新闻

返回上一页
教育传媒到校
2022年11月

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 - 2022年11月

正视学生潜能 提供闪亮舞台 培养各界专才


位于元朗区的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积极配合时代发展与学生的学习需要,持续优化各教学层面,提升学习效能。黄秀莲校长与教学团队实践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学与教及生命教育并重,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并将从兴趣所得的成功感转移到学术,激发学习动力,培育喜爱学习而乐于回馈社会的未来人才。

设立专责班主任 陪伴成长道路

有别于一般学校,中一级特设「三班主任制」,其中2位班主任同时担任科任老师,第3位班主任则专责陪伴中一学生参与不同活动,共同提供全方位的照顾。黄校长笑言:「专责活动的班主任多为较年轻且有活力的准老师,配合完善的班级经营,能够营造和谐的朋辈氛围,从中建立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健康的人际关系。同时,增添管理班主任有助快速精准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作出适切的措施;亦有助发掘学术以外的潜能天赋,及早提供相应范畴的支援。」而且,为帮助中一新生自然投入崭新学习阶段,学校举办一连串的「中一迎新启导」活动,包括暑期课程、开学周、语文科及STEM衔接课程、校园定向活动等,帮助新生认识校园环境,并通过图书馆导入课、全方位阅读策略课等教授实用的学习习惯和技巧。再者,学生亦能从众多课外活动中选择最少一个服务团体及兴趣学术活动,包括CCC培育营和大哥哥大姊姊计划,从中建立友爱和谐的同侪圈,为校园生活增添色彩。

此外,由于学校与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已结为「一条龙学校」,老师团队会定期与附属小学的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之适应及学习情况,从而适度调整课程或教学进程,以提升学与教效益。

培养恒常阅读 增润英文能力

学校相信要养成终身学习态度,必先要奠定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团队在编排各级上课时间表时均加入阅读报章、书籍和跨科阅读课节,确保持续输入知识和不同观点,扩阔视野,稳固知识,从而启发批判性思维。而且,图书馆经常与各科组合作,筹划科本书展和阅读比赛,深化课堂所学;由一班喜爱阅读的图书管理员主动筹办图书分享会和读书会,营造校内阅读气氛,培养学生恒常阅读习惯,并推而广之,实践自主学习。

此外,为有效提升英文学习效能,学校设有拔尖及增润课程,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3位外籍英语老师主力教授尖子班,重点对焦学生表达能力。学生英语大使(English Ambassadors)亦会恒常举办课外学习活动,如「English Day」、语文周、英语分享环节、生涯规划活动等;英文科组亦经常与不同部门协作,合办跨学科学习活动,例如邀请国外篮球表演队及音乐剧团到校演出及与学生交流,营造自然的英文语境。

精准课程规划 照顾学习多样性

在「一个也不放弃」及「照顾学习多样性」的教学方针下,学校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特性,规划适切的课程框架。校内各级以混合能力分班,再按科本能力分辨尖子,安排进入拔尖班(Star班),让高能力学生的学习「加深、加快、加广」。这个安排令一般班别的师生比例亦因此降低,令老师有更多空间照顾每位学生的需要,回应学生特质调整VARK学习风格,建构视觉、听觉、阅读及动觉的课业,全面提升学与教效益。

香港中学文凭试对同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亦绝不松懈,全力支援中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设立「入U班」和「奋进班」,争取最佳公开试成绩。黄副校长指出:「两个学习小组均由科任老师根据同学的成绩作出分析和推荐,接受针对性的小组支援,帮助学生聚焦学科重点,增强应试信心。」同时,学校亦特别增聘人手,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温习环境。

在「全方位学习」理念下,学校鼓励学生跳出校园,走出外面探索,拓宽视野,认识国情,建立国际观,因此于科本、跨科及组别层面都设有学习交流团,目标是让每位学生每年参与最少1次跨境考察学习,中一至中三以级本为主,中四至中六学生则按选修科及学生个人专长选择。交流团的足迹遍及中国、日本、越南、澳洲、英国等地,借以融和学科知识,促进个人成长及人际关系发展。在疫情下,教学团队将考察学习的重心回归本地,进行全校性本地考察活动。各级学生都扣连不同科目,通过各种参观和导览,了解香港的历史文化及经济发展,提升学生学习深广度。黄校长补充,每年一度的考察活动不仅有助学生深化学习,更重要的是经过逐年进阶的活动,学生能够经历成长,熟习团体生活的要诀,锻炼自理、解难等终身受用的共通技巧,获益良多。

设立尖子人才库 实践人尽其才

学校相信学生的潜能需要深化培育,才能人尽其才,为社会培育领袖精英,因而设立资优教育组及人才库(Talent Pool),为天赋优异的学生提供系统化学习历程。人才库集多元智能范畴的资优学生,其中包括学术成绩、科本资优、学生自荐、老师及家长推荐。以教育局提倡的「三层架构推行模式」,推展校本资优教育,达至「浮才、培才、展才」。在规划课程时,除了丰富学科课题的知识外,亦设有多元化的特色课程,例如情意、法语、德语、绘画治疗及司仪班,扩阔视野,培养未来发展所需的技能和特质。同时,学校设有人才库班主任,能更有效全面照顾学生,发展潜能。学生亦会获推荐加入香港资优学苑,接受外间资源及支援。此外,学校人才库亦曾进行跨校拔尖活动及考察团,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尖子互相砥砺。

打造电子校园 革新STEM课程

推行STEM教育有助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训练解难、创意、逻辑能力,将知识连系日常生活之中,提升学习效益。教学团队革新电脑科课程,融入编程、人工智能、360度全景拍摄、无人机等课题;并与科学科协作设计跨学科专题研习,让学生认识STEM元素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升解难和融和知识的能力,装备未来技能。

为创造高效能的学习环境,学校善用优质教育基金的拨款,购置更多器材,甚至扩建STEM活动室「天循启创空间」(TeenLab for InnoSTEMer),和设计STEM课程。「天循启创空间」划分创作室及教室:教室内设有电脑、多部55吋触控萤幕及两部先进86吋触控萤幕,方便进行小组研习、创作和老师教学;创作室内设有多项高科技器材,如大型镭射切割机、立体打印机、雕刻机、多元化的教学部件、工具等,供学生将创作化为实作。此外,学校亦设有8组STEM课外活动,包括科学队、人工智能队、奥数队、无人机队、四驱车学会、趣味编程及物联网IoT等,由专业导师带领学生探究,以及参加校外比赛。

运用运动辅导 培养体育专才

学校强调多元发展,其中一个方向是「运动辅导」。通过运动训练建立学生的成就感,培养自律、坚毅的精神,发展个人兴趣和专长。李绍良助理校长表示:「运动不但是强身健体的活动,更是学会面对挑战和压力,建立团队合作、坚毅而不怕输精神的重要学习场景。我们喜欢学生运动时的自信神情,从中延伸的潜能发展及体育成就亦能回馈到学习之中,成为继续升学及取得大学奖学金的重要因素。」学校开设香港中学文凭认可的体育及视觉艺术学科,供对体艺有深厚兴趣的学生修读,在专长范畴中持续深究。

在浓厚的全校运动文化下,各体育校队都人才济济,并贯彻「只要学生愿意尝试,学校便给予机会」的原则,校队人数超过200人。当中女子田径队更是「长胜将军」,连续11年获得元朗区学界田径赛的「女子团体总冠军」;学校更培训出多名香港队代表,其中于2019年毕业的校友盛楚殷被称为「小栏后」,她在学时更曾代表香港出战「2018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于女子100米栏项目中为香港历史性夺得首面金牌,甚至代表香港田径队出战「2018亚运会」,成绩骄人。

善用各界资源 创设智能健身室

踏入电子世代,学校绝不固步自封,积极升级校内设施,打造「电子校园」。在优质教育基金超过100万港币的支援下,学校得以购置多组电子运动器材,包括智能健身器材、智能体适能检测仪,以及改建健身室,设立全新的「智能健身室(i.Gym)」。黄校长笑言:「『智能健身室(i.Gym)』内的器材集科技与训练于一身,学生能在运动后即时获得体适能数据分析,并通过云端平台将训练数集结成个人档案。这有效帮助学生维持健康体格,加强师生培养恒常运动习惯的动机;各体育校队亦可以通过个人档案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运动表现。再者,修读香港中学文凭体育科的学生亦可以利用这些数据,综合学科知识分析现象,借以深化学习。」

在疫情期间,各体育场馆都经历暂停开放的时期,学校善用超过200万港币外界津贴资助,于全校范围铺设与运动场相同的泰坦地面,让师生及田径队能够持续训练,维持恒常运动习惯。

深化生命教育 培育循道卫理人

学术成就以外,学校致力培养对社会承担的学生。故此,教学团队设计连贯的生命教育课程,培育学生「爱己」、「爱人」、「积极尽心」、「各展潜能」等生命特质,让学生学习主动洞察不同社群的需要,实践关爱他人和服务社群,成为新世代具知识及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公民。学生通过中二级「寓服务于学习」、中三级「众人皆领袖」、中四级「社区教育服务先锋计划」等活动,渐进提升社交、协作、沟通及解难能力。黄校长直言:「我们相信比起课堂学习,学生从『服务』更能收获『学习』果效。通过有系统的服务成长历程,我们期望学生能够与社会连结,了解社会各界的需要和困难,并发挥自己的所学和专才,做到回馈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循道卫理人。」

与此同时,学校于中四级常规课程中加入香港政府认可的急救课程,学习实用的急救技巧,拓展知识面,有志投身医护行业的学生能及早认识行业相关知识,更为所有学生装备技能,助人自助,贡献社会。「在高中课程中,各学科对未来行业的涉猎面不足,例如目前没有与医护服务,或是法律相关的选修学科,学生往往无法通过校内课程学习认识行业性质,以精准规划未来路径。因此,我们期望利用不同资源开设不同具认受性而校内没有涵盖的体验式课程,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探索多元出路。」李助理校长表示。

学校重视基督教教育,本着圣经教导,积极推动学生认识真理,传扬福音。通过与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的堂会协作下,学校举办多项宗教活动,如晨祷会、宗教日早会、团契、福音周等,借着组织基督少年军及仆人领袖,营造浓厚的校园宗教气氛,以深化信仰教育。「同学们实践耶稣基督爱主爱人的精神,在薰陶下能够尊重生命,接纳自己,了解专长并加以发挥,并做到推己及人。这无疑是成功的生命教育,贯彻培育整全生命基础的教育宗旨。」

学生校友多元发展 不同范畴回馈学校

学校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建立他们的能力、信心与承担,实践「天循精神」——尊重、自律、投入。学校学生发展多元,包括学术、体育及艺术范畴。例如在艺术方面,黄芷澄同学获香港体育舞蹈总会选为香港代表队成员、李希雪同学亦在「香港舞林盛会2021」中荣获多项大奖。此外,学校栽培学生的艺术素养后,亦鼓励学生善用天赋,回馈母校,例如为校园绘制壁画、设计花圃,甚至获得全港绿化校园工程小园圃设计的中学组冠军。学校不少毕业生亦成功入读本地及海外大学,在升学就业、处事态度、领袖才能等方面上,都获得不同专业界别认同及嘉许,以下为近年部分毕业生的出路。

梁轩童 - 香港大学 工商管理学学士(会计及财务)
周可怡 - 香港大学 工学学士
邹谨谦 - 香港中文大学 电子工程学士
刘泳桐 -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士
李兆麟 - 香港中文大学 理学士
梁巧莹 - 香港中文大学 工商管理学士
温依琪 - 香港中文大学 工程学士
冯缨婻 - 香港中文大学 文学士(中国语文研究)及教育学士(中国语文教育)
杨安恒 - 香港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士
徐炜立 - 香港科技大学 工程学士
叶家乐 - 香港科技大学 工学士
徐梓珊 - 香港城市大学 工商管理学士(会计)
王启芸 - 香港城市大学 工商管理学士(商业分析)
刘凯怡 - 香港城市大学 工商管理学士(市场营销)
冼颖姿 - 香港城市大学 管理科学士
陈梓谦 - 香港城市大学 电机工程学士
何恒元 - 香港城市大学 工学士(材料科学及工程)
郭港兴 - 香港城市大学 化学科学士
包得辰 - 香港城市大学 工学士(材料科学及工程)
郭昱行 - 香港理工大学 服装及纺织(荣誉)文学士
何悦鸣 - 香港理工大学 服装及纺织(荣誉)文学士
林伊诺 - 香港理工大学 投资科学与金融分析工商管理学士
黄籽舜 - 香港理工大学 护理学(荣誉)理学士
刘家恩 - 香港浸会大学 翻译(荣誉)文学士

教育传媒

(左起)李紹良助理校長、黃萬雄副校長、黃秀蓮校長、莫家賢副校長 (左起)李绍良助理校长、黄万雄副校长、黄秀莲校长、...
學校相信要養成終身學習態度,必先要奠定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團隊在編排各級上課時間表時均加入閱讀報章、書籍和跨科閱讀課節,確保持續輸入知識和不同觀點,擴闊視野,穩固知識,從而啟發批判性思維。 学校相信要养成终身学习态度,必先要奠定良好的阅读习...
學校相信要養成終身學習態度,必先要奠定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團隊在編排各級上課時間表時均加入閱讀報章、書籍和跨科閱讀課節,確保持續輸入知識和不同觀點,擴闊視野,穩固知識,從而啟發批判性思維。 学校相信要养成终身学习态度,必先要奠定良好的阅读习...
在「一個也不放棄」及「照顧學習多樣性」的教學方針下,學校針對不同學生學習特性,規劃適切的課程框架。 在「一个也不放弃」及「照顾学习多样性」的教学方针下...
通過運動訓練建立學生的成就感,培養自律、堅毅的精神,發展個人興趣和專長。 通过运动训练建立学生的成就感,培养自律、坚毅的精神...
通過運動訓練建立學生的成就感,培養自律、堅毅的精神,發展個人興趣和專長。 通过运动训练建立学生的成就感,培养自律、坚毅的精神...
在優質教育基金超過100萬港幣的支援下,學校得以購置多組電子運動器材,包括智能健身器材、智能體適能檢測儀,以及改建健身室,設立全新的「智能健身室(i.Gym)」。 在优质教育基金超过100万港币的支援下,学校得以购置...
學校善用超過200萬港幣外界津貼資助,於全校範圍鋪設與運動場相同的泰坦地面,讓師生及田徑隊能夠持續訓練,維持恆常運動習慣。 学校善用超过200万港币外界津贴资助,于全校范围铺设...
學校於中四級常規課程中加入香港政府認可的急救課程,學習實用的急救技巧,拓展知識面,有志投身醫護行業的學生能及早認識行業相關知識,更為所有學生裝備技能,助人自助,貢獻社會。 学校于中四级常规课程中加入香港政府认可的急救课程,...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观
返回上一页